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广州市绿色产品认证程序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9:11:59  浏览:942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州市绿色产品认证程序实施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政府


广州市绿色产品认证程序实施办法
广州市政府



第一条 为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工作,促进绿色产品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绿色产品(以下简称产品)是指依靠技术进步,采用节能、节约原材料或清洁工艺生产的,从原材料的构成到产品生产、包装、使用整个过程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产品。
本办法所称绿色产品认证,是指某一产品在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基础上,经广州市绿色产品认证办公室确认,符合绿色广品技术要求的,颁发认证证书和标志。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绿色产品认证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负责绿色产品认证监督、指导、管理工作。 广州市绿色产品认证办公室(以下简称认证办)是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工作的管理机构,在市环境保护局指导下,负责组织实施绿色产品认证具体工作。
五条 鼓励单位或个人向认证办提出开展绿色产品认证种类的建议。
第六条 认证办对可开展绿色产品认证种类的建议进行调研评估,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报告。
第七条 绿色产品种类名录经师认后由认证办公布。
第八条 申请认证的产品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属公布可开展认证的绿色产品种类名录;
(二)符合国家颂布的环境产品标准或绿色产品技术要求;
(三)具有健全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批量生产,各项技术指标稳定。
第九条 申请认证产品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二)具有产品生产许可证,或产品质量合格证,或省级以上技术监督主管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三)污染物排放应符合排放标准;
(四)申请日前1年内,末受到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
(五)产品技术指标符合绿色产品认证有关要求。
第十条 凡需要申请认证的企业,应向认证办申报,提交有关申请材料;经受理后,由认证办按照绿色产品的要求条件,对申请认证的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进行现场检查。
第十一条 现场检查通过后,对需要进行检验的产品,由认证办负责进行抽样并封样,由企业将封样的产品送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其中,必须在现场检验的,由检验机构派员到现场检验。检验机构应按规定期限,问认证办提交检验报告。 认证按不盈利原则依法实行收费制度,具体
办法,另行制定,报有关物价管理部门核准。
第十二条 认证办根据检查情况和产品检验报告,对照相应的有关技术要求,审核申请材料,作出确定给予认证或不予认证的决定。 对未予通过认证的产品,由认证办向企业发出书面通知,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认证办向社会公告确认的认证产品及其企业的名单。
第十四条 通知认证的企业,自公告发布后两个月内到认证办领取认证证书和绿色产品标志样本。
第十五条 认证证书和绿色产品标志使用有效期为2年。有效期满需换证的,应在有效期终止前1个月提出换证申请;不重新换证的,不得继续使用认证证书和绿色产品标志。
第十六条 认证证书超过有效期的或其他原因需要重新认证时,其请认证程序与初次申请认证程序相同。
第十七条 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重新换证:
(一)使用新的商标、名称;
(二)认证证书持有者变更;
(三)产品型号、规格变更。
第十八条 获得认证的产品在接受质量追踪。在1年内经有关部门两次抽检不合格或在使用中发现与认证要求不相符的质量问题的,由认证办予以警告或责令其改正;愈期不改正的,收回其认证证书。
第十九条 认证办对认证证书实行年审,未经年审的,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仍未办理年审的,认证证书自行失效。
第二十条 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停企业使用认证证书的绿色产品标志:
(一)认证后的产品及其生产现状不符合认证要求的;
(二)认证书或绿色产品标志使用不符合有关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 对需暂停使用认证证书或绿色产品标志的企业,由认证办发出限期整改通知;整改期限最长不超过半年,整改期间企业暂停使用认证证书和绿色产品标志。
第二十二条 企业接到限期整改通知后,应按整改要求进行整改,并向认证办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第二十三条 认证办对企业的整改实地考查,对达到整改要求的,发出恢复使用认证证书和绿色产品标志的通知。
第二十四条 下列情况之一者,由认证办收回认证证书,停止使用绿色产品标志,并公布该产品名目:
(一)经检验确认为不合格产品的;
(二)整改期满仍不能达到整改要求的;
(三)产品经认证后质量严重下降,或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的;
(四)擅自转让认证证书、绿色产品标志;
(五)不遵守有关认证规定,经警告无效的;
(六)其它按规定须进行重新认证而不认证的。
第二十五条 对末经认证或认证不合格而使用绿色产品标志;达不到绿色产品技术要求仍继续使用绿色产品标志;由认证办会请市技术监督部门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承担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或者出具错误数据造成严重影响的,由认证办停止其证检验机构的资格,责令其依法赔偿损失;
第二十七条 通过认证的产品销售时,不符合绿色产品技术要求的,生产企业应当负责包修、包换、包退;给用户或者消费者造成损害的,生产企业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1月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总政治部、财政部、商业部、农牧渔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86)16号文件的通知

民政部 总政治部 财政部 等


民政部、总政治部、财政部、商业部、农牧渔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86)16号文件的通知
民政部、总政治部、财政部、商业部、农牧渔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农业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民政、财政、商业、粮食厅(局),供销社、农牧渔业厅(局)、乡镇企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农业银行分行;各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政治部:
今年二月三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国发(1986)16号文件,同意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全国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现场经验交流会情况的报告》,充分肯定近几年来军队和地方各级政府为培养和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明确指出这项工作对我国经
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利党、利国、利军、利民的大好事;并要求各级政府和军队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军地紧密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认真贯彻落实国发(1986)16号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工作,不仅能使退伍军人得到妥善安置,各得其所,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大批回到地方的两用人才学有所用,发挥聪明才智,
直接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服务。到目前为止,各地推荐使用的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已达六十五万人之多,还有很大数量的两用人才有待进一步开发使用。今后,随着部队培养两用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每年都将有数十万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回到地方,这是振兴城乡经济的重要人才资源。地方各级
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从国家建设大局出发,认真研究部署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工作,制定具体措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使之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把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经共同研究,特作如下通知:
民政部门和人民武装部门——要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当好领导的参谋,会同各有关部门,制定出本地区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规划,努力提高两用人才的开发使用率。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建立健全各级两用人才服务机构,形成一个层层有人负责,纵横有联系的服务网
络;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提出在一定时期内两用人才使用比例;制定两用人才培训计划和措施;向部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实行定向培养;确定兴办两用人才经济实体的数目及其长远规划。做到奋斗有目标,检查有根据,衡量有标准,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
。税务部门——对退伍军人两用人才个人或集体兴办的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按现行有关规定纳税有困难的,经申请后,由当地税务机关按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给予一定时期的减免税照顾。
商业、粮食部门及供销社——要积极帮助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开辟生产门路,扶持他们发展商品生产,发展加工业,按政策搞好化肥、农药、良种、牲畜、饲料以及生活资料的供应,帮助他们沟通渠道,提供信息,并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建立合同关系,帮助代销、推销产品。
农业、畜牧业和乡镇企业管理部门——要在生产技术上对退伍军人两用人才举办的种养业给以指导,帮助他们做好家禽、家畜的饲养和疫病防治,并在收费上适当照顾。乡镇企业要热情欢迎、积极安置两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专长,补充乡镇企业的人才不足;对两用人才兴办的
“两户一体”要给予大力扶持,为他们提供信息,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并主动牵线搭桥,为他们打开产品销路;注意引导他们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为两用人才从事个体经营提供方便,按规定及时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发给营业执照,积极扶持他们发展第三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帮助搞好经营管理。
农业银行——对退伍军人两用人才从事农副业生产的贷款要求,要按照贷款政策和条件,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安排。要配合有关部门帮助他们安排好生产项目,做好信贷服务工作。
地方各级有关部门可根据本通知精神拟订具体实施办法,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切实把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开发使用工作抓紧抓好,使这项工作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争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1986年5月23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甲级)》持证单位的公告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1999]236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甲级)》持证单位的公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
国务院有关部委,解放军环境保护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号)的规定,我局对申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甲级)》的单位进行了审核,现公布第二批获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甲级)》的68个单位名单。

特此公告。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八日

抄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司

附件:

第二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甲级)》持证单位名单及编号

序号
单 位 名 称
证书编号
所在地

1.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23号
北京

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24号
北京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设计总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25号
北京

4.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国环评证甲字第1026号
北京

5.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27号
北京

6.
中国轻工总会环境保护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1028号
北京

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29号
北京

8.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30号
北京

9.
中海石油工程设计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1031号
北京

10.
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32号
北京

11.
北京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1033号
北京

12.
北京师范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1034号
北京

13.
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35号
北京

14.
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集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36号
北京

15.
石油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1037号
北京

16.
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
国环评证甲字第1038号
北京

17.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39号
北京

18.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1040号
北京

19.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041号
北京

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国环评证甲字第1042号
北京

21.
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
国环评证甲字第1105号
天津

22.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106号
天津

23.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107号
天津

24.
南开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1108号
天津

25.
渤海石油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109号
天津

26.
北方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204号
河北

27.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205号
河北

28.
煤炭工业部邯郸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206号
河北

29.
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402号
内蒙

30.
大连理工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5号
辽宁

31.
中煤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6号
辽宁

32.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7号
辽宁

33.
冶金工业部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8号
辽宁

34.
冶金工业部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9号
辽宁

35.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606号
吉林

36.
吉林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1607号
吉林

37.
哈尔滨建筑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1704号
黑龙江

38.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705号
黑龙江

39.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809号
上海

40.
同济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1810号
上海

41.
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811号
上海

42.
化学工业部连云港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908号
江苏

43.
河海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1909号
江苏

44.
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2004号
浙江

45.
厦门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2203号
福建

46.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2302号
江西

47.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2303号
江西

48.
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2405号
山东

49.
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2505号
河南

50.
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7号
湖北

5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节能环保中心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8号
湖北

52.
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2703号
湖南

53.
湖南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2704号
湖南

54.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2901号
广西

55.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2902号
广西

56.
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3208号
四川

57.
电子工业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3209号
四川

58.
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3210号
四川

5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3303号
贵州

60.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3304号
贵州

61.
中国轻工总会西安设计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3605号
陕西

6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环评证甲字第3606号
陕西

63.
陕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3607号
陕西

64.
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三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3608号
陕西

6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3609号
陕西

66.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3705号
甘肃

67.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研究所
国环评证甲字第3801号
宁夏

6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技术咨询中心
国环评证甲字第4004号
新疆


注:证书编号为“国环评证甲字第XXXX号”,数字前两位代表评价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后两位为序列号,除国家环保总局直属单位外,以评价单位名称首字笔画为序。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